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朱熹文旅学院应邀参加“朱子文化研究与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19-03-28 来源:

3月22-24日,来自海内外的60余名朱熹后裔及宗亲在安徽黄山市和江西婺源县开展“朱子文化研究与学习”活动,朱熹文旅学院“朱熹理学思想研究团队”成员宋凌云、许锬、沈东生、汪双应邀参加活动。朱熹第三十世传人、朱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安徽省朱氏源流志编纂委员会会长朱传龙组织活动。

22日下午,60余名朱熹后裔及宗亲从合肥出发。“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朱子家训》的琅琅诵读之声弥散在一路的行程当中,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大家了解了朱子的家风家训,懂得了许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23日,我们与朱熹宗亲一同前往“三元坊”遗址、“古紫阳书院”遗址、朱氏宗祠遗址。“三元坊”遗址和“古紫阳书院”遗址位于当今的歙县中学(古代歙县的县学旧址),是当时朱松(朱熹父亲)与朱熹讲学的场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宋朝理宗皇帝所写“紫阳书院”的残碑与匾额,当时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正在修复的明伦堂,正堂上方高挂着“百世经师”和“学达性天”的牌匾,下方是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朱氏宗祠遗址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明朝万历壬子年的墓碑,正文为“朱夫子祖墓”,看到了乾隆皇帝御赐篁墩“程朱阙里”的牌匾。黄山学院方利山教授全程陪同述说讲解。

24日,前往江西婺源紫阳镇“熹园”,“熹园”为纪念朱氏先祖文公而建立。朱熹二世祖朱廷隽、三世祖朱昭元家居这里,园里留存有多处朱家的旧址和朱熹的遗迹,朱熹任官时两次回家,都曾至此省亲祭祖。“熹园”由阙里牌坊、引桂桥、尊经阁、朱家庄、紫阳书院、草堂、朱绯塘组成,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身着汉服的师生表演诵读“朱子家训”,带领我们穿越历史,体验了古代书院与学堂讲学教学的场景,感受了朱熹身为古代教育家在古代讲学教学过程中的付出与艰辛。在徽砚纪念馆内我们在砚台上雕刻朱夫子书写的“孝”字,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们领悟了朱夫子书写此“孝”字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了“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

本次“朱子文化研究与学习”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朱子生平、朱子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朱熹身为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朱子“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内涵极为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朱子理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之道,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为封建统治阶级治理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的“程朱学派”,对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朱子读书法”、“朱子家训”、“朱子格言”等朱子文化八百多年来的社会教化功能,对中华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结束后,宋凌云代表朱熹文旅学院和朱熹传人及宗亲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双方就后期合作事宜交换了意见,他们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朱熹文旅学院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共同致力于传承朱子文化、朱熹理学思想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增强学院师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为塑造文明、知理、善行的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而努力。(撰稿:汪双 审稿:宋凌云)

Baidu
sogou